原来肾结石是这样造成的,教你几招让结石自己排出来!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4~5∶1。 尿路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上尿路结石与下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病因、结石成份和流行病学有显著差异。
尿路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上尿路结石与下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病因、结石成份和流行病学有显著差异。上尿路结石大多数为草酸钙结石。膀胱结石中磷酸镁铵结石较上尿路多见。成核作用、结石基质和晶体抑制物质学说是结石形成的三种最基本学说。根据上尿路结石形成机制的不同,有人将其分为与代谢因素有关的结石和感染性结石。细菌、感染产物及坏死组织亦为形成结石之核心。
结石成分主要为6种,按所占比例高低顺序排列如下: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铵镁、尿酸(尿酸盐)、胱氨酸及黄嘌呤结石。多数结石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
尿路结石产生的原因,你知道吗?
结石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代谢以及感染因素有关。
许多因素影响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
1.流行病学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2.尿液因素
(1)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
正常尿中常含有多种晶体盐类,如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尿酸盐等。这些晶体盐类与尿中的胶质物质如粘蛋白类和核酸维持相对平衡。若晶体盐类浓度增高或粘多糖类发生量或质的异常,乃造成晶体与胶体的平衡失调,晶体物质即可析出沉淀,形成结石。当脱水,尿量减少,尿浓缩时,尿中晶体盐类浓度增高,尿结石的发生率增加。
(2)尿pH及尿量
尿酸性减低,pH增高;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
(3)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减少
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3.解剖结构异常
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部位沉积,尿液滞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
4.尿路感染
大多数草酸钙结石原因不明。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与感染和梗阻有关。尿酸结石与痛风等有关。胱氨酸结石是罕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因尿中排出大量胱氨酸所致。
尿道结石有哪些信号?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可呈滴沥状,有时出现尿流中断及尿潴留。排尿有时有明显的疼痛,且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阴茎部结石在疼痛部位可摸到肿物,用力排尿时可将结石排出。完全梗阻则发生急性尿潴留。并发感染者尿道有脓性分泌物。女性尿道憩室结石主要为下尿路感染症状,有尿频、排尿痛、夜尿多、脓尿及血尿,性交痛为突出的症状,有时有尿道排脓。男性尿道憩室中结石除尿道有分泌物及尿痛外在阴茎下方还可出现一逐渐增大且较硬的肿物,有明显压痛但无排尿梗阻症状。
如何预防尿路结石?
1.摄取大量液体,一天最好能排出约1.14公升的尿液。
2.控制钙的摄取,避免摄入过多钙质,但并非禁止。
3.胃药常含有高量的钙,若罹患钙结石,则服用胃药时应选择含钙量较少的品牌。
4.限制含草酸量大食物摄入:尿中的草酸多数来源于机体代谢,少数是来源于食物,但仍要注意减少肠道对草酸的吸收,要尽量避免食用含草酸丰富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等。
5.服用镁及维生素B6,可减少90%的复发率。
6.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也有助于避免结石复发,这类食物包括:胡萝卜,绿花椰菜,洋香瓜,番瓜,牛肝,但高剂量的维生素A有毒,服用前最好请教医生。
7.保持运动,以免钙质沉积在血液中。
8.控制动物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动物蛋白质的摄入过多能够增加草酸和钙由尿排泄,减少枸橼酸盐的排泄,降低尿PH而增加尿结石形成几率。所以在膳食中要注意控制动物蛋白质的过多摄入。
9.避免吃高盐食物:高盐食物可促使尿钙增加,同时减少枸橼酸盐的排泄,由此增加尿结石发病率,故在日常膳食中烹调时要少放盐,要少吃咸菜、腊肉和煎炸食品,以保持饮食清淡。同时注意多喝水,以预防尿结石的发生与复发。
10.限制维生素C的用量,特别是草酸钙的结石患者。
11.勿服用过多维生素D。
12.视膳食纤维摄入: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尿结石发病率呈负相关,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使尿中的草酸钙和尿酸减少。谷类、薯类及新鲜蔬菜中富含纤维素,做到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可起到增加膳食纤维的有益作用
13.患者应了解本身结石的类型。